“宜春这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十年”系列主题之财政改革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9-12 09:21:11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宜春财政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宜春经济社会发展沧桑巨变的十年,也是宜春财政改革发展稳步向前的十年。十年来,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促进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力推动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奋力打造江西综合实力强市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这十年来,财政实力稳固提升。宜春财政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随着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总体呈现“规模增长、进位提升”态势。2012-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32.4亿元增长到254.2亿元,年均增长7.5%,总量排名从全省第5位提升至第4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69.3亿元增长到649.1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0.3%,总量排名从全省第5位提升至第4位,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市发展跑出“加速度”,呈现“争先进位、赶超发展”态势。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有8个,比2012年增加4个,其中丰城市首次实现“50亿元”新跨越,樟树市、高安市站上“30亿元”新台阶,均上榜全省财政收入十强县。

  这十年来,财政调控积极稳妥。我们始终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促进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调控促发展。2012—2021年,财政部门系统集成财政补助、专项债券、产业基金等,累计投入超过64亿元支持锂电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擦亮“亚洲锂都”名片;累计争取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0亿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杠杆撬动添动力。2012-2021年,全市开展“五贷一保”业务累计1354.82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人20.67万户(人)。大力推广PPP模式,全市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的项目共68个,累计投资额587.49亿元,入库项目总数位居全省第二、投资额位居全省第三。统筹资源补短板。2015-2021年,全市争取省代发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24.28亿元,重点投入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促进扩大有效投资。2012-2021年,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49.64亿元,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试点成果竞相绽放。我们大力支持开展国家试点创建,相继摘得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等一批国家级名片,中央、省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十年来,财政保障精准有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定把做好民生保障作为财政的优先方向。筑牢底线保民生。建立了县级“三保”预算重点审查机制和地方财政运行有关情况报送机制,切实防范“三保”运行风险。对全市直达资金实行“5+2”推进机制,确保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连续两年工作考核获得全省第一。2012-2021年,全市民生方面支出累计超过37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八成以上。生态发展显绿色。2012-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支出累计达到147亿元,年均增长19%,高于全省节能环保支出年均增速近5个百分点。先后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内跨县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及跨设区市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乡村振兴立长远。2012-2021年,我市统筹各类资金25.18亿元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年度扶贫资金投入由5000万元左右增长到5.2亿元,年均增长29.72%。生命至上放首位。202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疫情防控各项资金19.63亿元,其中支持全民免费接种疫苗3.96亿元,积极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这十年来,财政改革守正创新。在2021年发布的全省财政高质量发展考核结果中,宜春市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名,全市财政治理效能实现稳步提升。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宜春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首批作出跨年度预算平衡探索与尝试,首批编制全口径预算并上市人代会审议。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并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有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施了市对县和中心城区财政体制调整,并历史性地化解了袁州区“同城同待遇”难题。“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顺利实施,环境保护税启动开征,税制改革不断引向纵深。不断筑牢债务风险底线。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体系等,加快推动融资平台整合转型升级。提升财政监管效能。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历年来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6.5亿元。2016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出台专项财政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办法115个,操作规程191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宜春财政事业的长足进步,根本在于习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基础在于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更得益于包括新闻界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大力监督。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宜春财政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由衷感谢。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事、盛事。全市财政部门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担责,用实干与奋斗书写宜春财政的精彩答卷,以踔厉奋发之姿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江网记者:十年来,我市民生工作取得不少成效亮点,请问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要有什么经验做法?

  王孝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习曾说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做法有: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民生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全面建设幸福江西工作专项工作组,由市领导挂帅指挥,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高位推进各项任务组织实施。同时,将省民生实事工程、市重大民生实事、健全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攻坚行动、市县综合考核等工作与全面建设幸福江西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多年来已构建起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财政保障,加大民生投入。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支持民生事业发展。10年间民生方面支出累计超37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八成以上,年均增长超过11%,其中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支出年均分别增长9%、33.6%、12.3%、10.3%、14.4%。

  三是开展民主票决,倾听代表“民声”。多年来,我市积极实施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人民群众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一方面,在项目征集阶段,通过广泛征集、研究分析、集中审议等方式,听取民意。另一方面,开展项目票决公示、组织专项督导等,在选好民生项目的同时,也抓好项目的落地,让民生实事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四是抓好政策落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方面,通过定期调度、按期销号、及时催办等机制,有效推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将民生政策落实、落细。特别是,今年市政府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其中多项政策涉及保民生领域,各项工作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加强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注重民生领域绩效评价,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增强做好民生事业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任务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力推进全面幸福江西建设,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刚才在发布词中听到了“五贷一保”金融服务,请问具体包含那些内容?是如何支持企业发展的?

  徐才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五贷一保”是指助贷、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科贷通、和财政信用担保等六种财政为主或涉及财政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具体来看:

  1.“助贷”资金:是由市政府设立周转金,对宜春市范围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专题新闻,在符合银行信贷条件下,出现贷款即将到期而足额还贷存在暂时困难的情况,提供短期的周转金。

  2.“财园信贷通”:是各级政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安排风险补偿金存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无抵押、低利率、1000万元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各级政府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逐级分担风险。

  3.“财政惠农信贷通”:是各级政府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筹集风险补偿金、代偿金存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风险补偿金的8倍,向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贷款专项用于农业生产经营。

  4.“科贷通”:是各级政府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安排风险补偿金存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风险补偿金的10倍,向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主要包括创业担保贷款和宜春金控集团提供的小贷服务。创业担保贷款是各级财政通过贴息引导金融机构为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提供贷款,个人最多可申请30万元,小微企业最多可申请600万元。小贷服务是宜春金控集团下属公司为个人或企业提供的贷款服务,贷款金额最高1000万元,帮助“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筹集资金。

  6.“财政信用担保”:是由市财政局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设立的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的融资担保服务。

  自“五贷一保”业务开展以来至2021年底,全市开展“五贷一保”业务累计1354.82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人20.67万户(人)。其中:发放“助贷”资金576.2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5185户;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323.36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8551户;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86.13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1.21万户;发放“科贷通”贷款10.88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107户;发放“”228.48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人17.34万户(人);开展“财政信用担保”业务129.77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7382户。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出台宜春市支持企业融资增信系列举措,通过融资担保、贴息、风险代偿等举措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杠作用撬动更多信贷资本流入我市实体经济,为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晚报记者:今年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周年,请问市财政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方面重点采取了那些做法?

  王孝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念好厉行节约“紧箍咒”。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严把财政支出关口坚持过紧日子要求的二十一条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若干规定》《宜春市下基层公务接待活动餐券管理制度(试行)》等,将“紧”的精神通过制度细化到预算执行、公务活动、资金监管等方方面面。

  二是严控支出关口,拧紧预算编制“总阀门”。稳步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构建“有保有压、能增能减”的预算管理新格局。从2020年起,要求各市直部门按不低于10%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同时,全市始终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全市“三公”经费支出连年下降,2021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下同)2.75亿元,比2012年减少1.68亿元,下降37.91%。

  三是加强动态监管,织密预算执行“监控网”。建立完善财政直达资金(扶贫奖金)、预算执行和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配合市纪委市监委创新推出民生资金“码”上监督平台,将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资金运行情况放在网上进行公示、公开。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台已录入数据1080万条,公示资金361亿元。同时,依托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对已纳入平台监管的173个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三公”经费支出“全程留痕、阳光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常态化落实好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把财政支出关口,节约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有力保障“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

  宜春日报记者:近年来,我市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诸多亮眼成绩,请问市财政局在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徐才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宜春财政一贯重视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2012-2021年十年间,全市节能环保支出147亿元,年均增长19%,主要做法有:

  一是精细预算管理,积极做到“重整合,强统筹”。我们强化资金统筹整合,不断加大污染防治领域投资力度。2020年以来,全市生态环保领域年初预算安排超过57亿元(2020年13.6亿元、2021年19.8亿元、2022年23.7亿元),经费保障增长趋势明显,其中市级生态环保专项从2020年的8970万元递增至2022年的1.58亿元,年均增长32.7%。2017年,宜春市入选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市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2.37亿元支持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二是积极争资引资,全力做到“重项目,强实施”。我们及时梳理财政支持政策,找准上级资金支持方向,全力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全市跑项争资与项目实施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宜春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获得中央奖励资金3亿元。2017年以来,全市投入地下排水管网及设施资金超12亿元,新改造管网300余公里。同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污水、垃圾处理领域等项目建设,已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8个,总投资超过31.9亿元。

  三是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扎实做到“重理念,强执行”。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把好绿色政府采购“第一道关口”,不断提高绿色采购比重,2019-2021年,全市节能节水产品采购金额比重分别为99.64%、99.33%、99.06%,环保产品采购金额比重分别为99.59%、99.03%、98.24%。同时,将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情况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纳入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评价范围。

  四是健全体制机制,竭力做到“重机制,强探索”。我们积极支持打造绿色生态强市。一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宜春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宜春市中心城区及周边街道(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注重资金绩效管理与结果运用。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内跨县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获得省级奖补资金7000万元,资金量列全省第一;此外,我市也在全省率先建立跨设区市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全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大统筹财力、盘活存量与争资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强化污染防治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不断让宜春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香港商报记者: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都离不开财政部门的有力支持。请问,我市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林育龙: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宜春财政坚决扛起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担当,积极履行财政职能,坚定有力地支持脱贫攻坚、巩固衔接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财政投入持续加大。2012-2021年,市财政下达中央、省和市专项扶贫资金、衔接推进补助资金25.18亿元。十年间,年度扶贫资金投入由2012的5000万元左右增长到2021年的5.2亿元,年均增长29.72%。2021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支出20.06亿元,占比5.2%,超过规定比例。

  二是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先后制定印发《宜春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验收和资金拨付管理的通知》《宜春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专项扶贫资金、衔接推进补助资金的管理。

  三是监管督导更加有力。主动运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加强扶贫资金日常监管,建立问题分析处置、整改落实机制。重点关注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资金支出方面预警情况,全程跟踪处理情况。抓好扶贫资金、衔接推进补助资金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做好对财政扶贫资金、衔接推进补助资金审计、巡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

  四是资金分配更加阳光。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市级扶贫专项资金、衔接资金在网站上全部公开,市县扶贫专项资金、衔接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并针对各县(市、区)扶贫专项资金、衔接资金公告公示等情况整改开展了督查检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财政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投入保障,加强资金监管,并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重点,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