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在生前写下的话。
今年是习对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周年。习指出,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2017年,58岁的黄大年因病溘然长逝。但黄大年故事和黄大年精神,已从他曾工作的吉大地质宫传到天南海北,点亮了吉大青年师生的科技报国之心,也激励着全国各高校401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书育人之志。
“以前每当走过长春的文化广场,都习惯抬头望向地质宫五楼那个窗口,有盏灯会亮到晚上10点以后,甚至更晚。如今,再也看不到黄老师办公室的灯光了,但他在我们心中,点亮了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5月21日,为纪念黄大年逝世5周年,《黄大年精神的档案记忆》主题报告会在线上举行。黄大年的生前助手、吉大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纪念馆副馆长于平再次讲起黄大年的故事。
“多数人选择落叶时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而我现在正是最有价值的时候,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去,实现报国梦想。”2009年,黄大年放弃了英国剑桥河畔的花园洋房、英伦风景,回到了祖国和母校。
吉林大学地学部下设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多个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70年前,李四光在“今天人民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理念下,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地质专科学校,数十年来培养了一批批地质学子,为国家建设和中国地质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大年就是其中一位典范。
现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主任马国庆,是黄大年回国后培养的首批博士生。在与黄大年相处的7年里,马国庆见证了老师不分昼夜地攻克难题,亲历老师为学生的未来尽心竭力。在耳濡目染中,岗敬业的人民教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早已成为马国庆的职业标尺。
吉林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乔中坤也是黄大年的学生。黄大年离开后,乔中坤和几位同门师兄弟拒绝了高薪和稳定的工作,加入浙江大年科技公司。这个公司是黄大年生前创办的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这几年来,乔中坤一直忙着为浙江大年科技公司四处奔走。他和师兄弟共同实现了黄大年的生前愿望,使多款航空物探领域的无人机产业化。
乔中坤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浙江工业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的一名青年教师。他把跟从黄大年老师学到本领和继承的精神,分享给新的科研团队。“我总觉得老师只是出差去了。”现在,乔中坤还会习惯性地给黄大年的微信上发学习和工作的消息。
当年,乔中坤就读的吉林大学“国家级卓越计划”——勘查技术与工程实验班已被命名为“黄大年实验班”。吉林大学还与黄大年的中学母校广西贵港港北高中,共建了“黄大年育人基地”,设立“黄大年教育基金”,把传承黄大年精神写入了学生培养方案。
每一届“黄大年实验班”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就是观看影片《黄大年》和聆听黄大年事迹报告会。在授课中,将黄大年的精神事迹贯穿始终,是地学部教师们不约而同的默契。
黄大年生前所在学院,完善了他生前提倡的多学科交叉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在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实践实验教学和国际交流成为教学科研的关键点,课程不断改革,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每天,黄大年生前工作过的吉大地质宫,灯光依旧亮到深夜。黄大年精神已成为地质宫的精神地标。
为了能讲好黄大年故事,把黄大年精神发扬光大,2017年6月,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E星电竞中国科协、吉林省委和吉林大学联合组建了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
5年来,报告团走过全国30多个城市,进行了300多场报告会。在现场聆听或通过网络收听收看的受众超过100万人次。
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由黄大年生前最亲密的同事和学生组成。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吉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忠民参与了60多场线下报告会。黄忠民担任过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与黄大年感情深厚。在全国巡回宣讲时,他会随身带着一个小药包,里面装着治疗因情绪激动导致头痛、失眠的去痛片和褪黑素。这也成为其他报告团成员的习惯。
作为黄大年生前的助手,于平从科研角度,将黄大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凝练成为3000字的报告。因为经常出差宣讲,影响了科研和教学,她就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让她感动的是,学生们很支持她。大家知道“于老师做的事意义重大”。有时宣讲任务紧急,没人照顾孩子,于平就把在读小学的女儿带在身边,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了至诚报国的种子。
“5年的记忆,既欣慰又沉重。”每次,于平站在报告台上讲黄大年故事,泪水总是不经意地流下。偶尔抬头,她总会发现台下有观众和她一起流泪,一起缅怀。
有一次,一位大学校长在报告会结束后,感慨良多。他说,所在学校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停留在说教模式,E星电竞没有具体抓手,如果能引导老师们争做黄大年这样的教师,思政课程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黄大年精神不仅激励着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也感染着一大批心怀家国的优秀学子。5年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因黄大年事迹报告会发生改变。有不少学生是因为听了黄大年的事迹,报考了吉大研究生。
黄大年所在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曾是冷门专业,每年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学生。近年来,这一专业已是热门,录取线年本科生黄佳慧就是听着黄大年的故事报考了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大年还是她当年高考作文中的主角。
报告团所到之处,不仅宣传了黄大年精神,也让大家了解了吉林大学的“红”与“专”的精神基因。2017年9月,吉林大学在黄大年办公室原址上建成黄大年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影像、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讲述黄大年成长、求学、科研和育人的线年,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公众的参观需求,黄大年纪念馆线上数字馆启动建设。今年5月,数字馆正式开通线上同步参观。
吉林大学以黄大年纪念馆为阵地,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把纪念馆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政教育的阵地和红色名片。
“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不是我一个人……这是一个群体。”黄大年生前曾这样说。
回国后的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探测装备技术封锁,追平发达国家30年科研差距,为中国打开“深地时代”大门。
“黄老师留下的科研课题一直在不断推进。”吉大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负责人刘财说。他所在的这支团队也是黄大年生前所带的团队。
团队研究的是怎么对地球进行探测,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规律,解决人类生存的资源环境问题,俗称给地球做“CT”。刘财说,曾经黄老师一人主导的团队,如今已细分成多个方向,大家分兵作战、协力攻关。
昔日黄大年主导的重大项目成果频出。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级项目20多项。通过交叉学科融合、跨部门联合等方式,研发航空重磁总场和梯度探测技术,实现航空重力梯度仪整机从0到1的突破。不仅如此,在重载荷无人机、空地井立体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一项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正在逐步被攻关突破。
更可喜的是,黄大年手中的接力棒还传给了中国大地上各学科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5年来共认定两批共40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20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吉林大学刘财带领的地探教师团队和于吉红带领的化学教师团队入选,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批建设两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高校。2021年4月,在教育部开展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中,孙正聿带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团队再获殊荣,这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文科团队。专题新闻
5年来,越来越多有志青年、杰出校友、海外归国人才追随黄大年的脚步,加入吉林大学。“出得去、回得来、用得上”的优秀学子不断涌现。黄大年精神已经在吉大人身上血脉相承、薪火相传,融入吉林大学“红”与“专”的精神谱系,融入立德树人、科技强国的教育科研事业中。
“按照习重要指示精神,吉大人与时代共奋进,为梦想而拼搏,接续传承黄大年精神和黄大年事业,将‘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科技服务国家、助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说。(E星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