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交通运输部在线举行海事队伍“四化”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主持发布会,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出席,介绍海事系统加强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总体情况,并与部海事局副局长李宏印、天津北疆海事局局长丰磊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欢迎大家参加交通运输部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宏印,天津北疆海事局局长丰磊。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交通运输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加强海事队伍“四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大政方针上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交通运输行业落地实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着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奋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毫不放松抓好交通运输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交通运输保通保畅工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着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推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体工作,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海事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思想教育、监管履职、公共服务和职业保障体系,奋力开创中国海事现代化发展新局面,努力建设一支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海事队伍,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不懈奋斗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海事系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水上的主要行政执法力量,肩负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权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海事系统大力推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三化)建设,践行“航行安全、水域清洁、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海事核心价值观,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实现了“建成国内一流的经济执法系统,达到海事管理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目标,基本建成了一支听从指挥、素质精良、作风过硬、服务人民的海事队伍,建立了职责清晰、管理规范、运转协调、行为统一的海事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监管到位、保障有力、反应快捷、服务智能的现代海事服务体系。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海事队伍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以下简称“四化”)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部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海事事业改革发展,立足海事职责和使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海事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指引海事队伍建设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海事队伍建设开启新篇章、开创新局面明确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根据《意见》,海事系统将以“四化”建设为遵循,坚持党管队伍、高点站位,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重点,坚持分层分类、重在基层,逐步健全完善思想教育体系、监管履职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职业保障体系,奋力开创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交通强国需要,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海事队伍。
在总体目标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海事队伍“四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海事铁军目标初步实现。第二步,到2035年,海事铁军目标基本实现,有力支撑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
一是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完善思想教育体系,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强化文化价值引领,着力锤炼过硬作风,增强廉洁自律能力,提升革命化建设水平。
二是聚焦守牢安全底线,完善监管履职体系,树立固本强基导向,提升依法履职能力,锤炼本质安全管理能力,增强服务安全发展能力,培育服务绿色发展能力,提升正规化建设水平。
三是聚焦服务发展大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力保障供应链高效畅通,助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供优质航海保障服务,奋力推动国际开放合作,提升专业化建设水平。
四是聚焦队伍能力素质,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强化职业保障机制,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培树先进典型,加大人文暖心关怀,提升职业化建设水平。
下一步,海事系统将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同联动,细化实施方案,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刚才曹局长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事系统大力推进“三化”建设,请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刚刚也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海事系统大力推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实现了“建成国内一流的经济执法系统,达到海事管理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目标。我想从六个方面具体介绍一下主要工作: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坚实。扎实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全力创建模范机关,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更加鲜明。强化文化引领,坚持培育和践行海事核心价值体系,涌现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陈维同志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和50多家全国文明单位。
二是水上安全监管更加扎实。聚焦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全力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2020年水上交通运输事故数、死亡和失踪人数、沉船艘次、直接经济损失,同比2012年分别下降48.9%、下降29.2%、下降53.9%、下降48.9%,四项指标均大幅下降。
三是海事公共服务更加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28项,年均为企业减税降费250多亿元。全面推行沿海航路规划和17个长江口等通航密集区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实现“船畅其行、货畅其流”。聚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实现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大幅下降;实施长江干线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模式,用心保护长江母亲河。
四是海事发展动能更加有力。坚持战略牵引、科技引领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和建设全要素水上“大交管”,9个海事项目纳入交通强国试点。积极融入全球海事治理,向IMO(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交各类提案700余份。持续加强装备信息化建设,一批船艇、基地等现代化装备、设施先后投入使用。
五是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推动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合理布局海事立法框架,共制(修)订规章66件次,海事法治制度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权责分明。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海事执法队伍纪律作风更加严明,履职能力更加过硬。
六是人力资源更加充沛。全面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招录超1万人,在编人员规模超2.5万人,其中35岁以下人员约占4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约占84%。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等海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凸显,在应急处置、国际交流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这里还有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事部门年均保障约2500万艘次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约40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年均开展船旗国监督检查9.6万艘次、港口国监督检查7500艘次。截至目前,我国拥有VTS中心(船舶交通管理中心)59个,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610个,基本实现沿海和内河4级以上航道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号全覆盖,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覆盖水域范围居世界第一;拥有注册船员180多万人,年均外派船员14万人,稳居世界前列。海事部门管理灯塔等各类航标18900多座,建成投入使用的溢油应急设备库17个,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基地340多个;现有海巡船、航标船等900多艘,其中千吨级以上船艇20多艘,首艘万吨级海巡船“海巡09”轮今年10月在广州列编。
海事“三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为我们进一步推进职业化建设、全面推进“四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谢谢!
新华社:刚刚曹局长提到,正在大力推进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和建设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请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优质高效的水上交通动态管理,是维护好水上交通秩序,使船舶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航行的关键。自交通运输部提出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来,我们印发了《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构建“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目前,我们从海区、直属海事局辖区和分支海事局辖区三个维度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在海区维度方面,上海海事局牵头区域水上“大交管”建设,试行东海区域一体化交通管理。在区域协调上,与江苏、浙江海事局共享交界水域雷达站信号,先行尝试CAPE型船(好望角型船)进出长江“直进直靠、直离直出”。在远海感知上,通过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LRIT(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源的融合,辅以大型海事巡逻船、飞行器等巡航手段,初步实现中远海水域的动态感知。在交通管控上,实施了吴淞、洋山VTS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覆盖水域)“一次性船位报告”和黄浦江水域一体化交通组织。创造性地提出了黄浦江“保峰控流、错峰分流”管理理念,有效改善了黄浦江通航秩序,事故险情率下降44.5%。
二是在直属海事局辖区维度,浙江海事局以“浙江海上智控平台”建设为载体,形成了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心、现场综合执法指挥协调中心、信息流转处理中心、海上交通运行监控中心、分析研判和辅助决策中心以及海事形象展示窗口的“五中心一窗口”水上“大交管”动态指挥中枢。江苏海事局推动构建了“港航一体、江河联通、江海联动、片区协同”的江河海一体化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体系,建立了以分支局水上交通管理中心为中枢、海事处快速反应处置中心为支点、现场快速反应执法单元为具体实施载体的水上“大交管”运行模式。
三是在分支局辖区维度,宁波海事局在推动机制改革上,率先实现指挥中心和交管中心实质性合署办公,实施“直通指令”任务管理机制,打破了业务分块管理模式。在数字化改革上,建设开发运用了“深蓝智享”平台,实现智能化查违纠违、应急突处、风控研判。在保障港口及海运高效畅通上,开展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管理,推动了船舶准点率和通航效率大幅提升,其中进港船舶引航登轮15分钟准点率超过96%,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33%,交通管制解除后疏港效率提升25%。
接下来,我们将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逐步在全国推进实施。谢谢!
光明日报:我想问一个关于供应链保障的问题。目前正处于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物资需求量大的一个重要时段,请介绍一下海事系统在保障重点能源物资水上运输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
保暖保供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水上运输是能源物资供应链的重要组成,比如,一艘船舶装载10万吨液化天然气,气化后大概有1.2亿多立方米,按照每户家庭每年600立方米使用量计算,就可供约21万户家庭使用1年。我们将保障今冬明春船舶载运煤炭、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水上交通安全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保安全、保通畅工作。
一是密切关注冬季寒潮海冰情况,及时发布恶劣天气、海况预警预报信息,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对运输生产的影响。加强与港口、引航、代理等单位沟通协调,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优先安排载运煤炭、LNG (液化天然气)和 LPG(液化石油气) 船舶进出港和装卸作业。
二是加强现场巡查检查,利用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强化辖区水域交通管控和现场监管,根据需要为进出港船舶提供现场警戒或护航服务,保障港口、航道、锚地及其附近水域安全畅通。
三是加强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货物适装。督促载运煤炭、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 船舶及其公司加强对船舶的安全管理,严格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和货物申报制度。
四是充分考虑恶劣天气、海况对载运煤炭、 LNG(液化天然气) 和LPG(液化石油气)船舶进出港和装卸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会同港航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应急协调保障机制及相关工作预案,服务保暖保供大局。
人民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请介绍一下海事系统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保障重大工程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航运发展、维护船员权益等方面,提出并扎实推进一大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其中,各单位党组(党委)报部党组的193项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181项,完成率达93.8%,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部海事局党组在全系统重点组织实施5件实事,目前各实事项目年内已完成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实现海事证照电子化,办理结果“掌上查”。实现电子证照在线办理及发放,进一步减证便民,方便群众办事。12月5日起,包括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海员外派机构资质证书、船员培训许可证等在内的13种海事电子证照已实现在线办理和发放。
二是推行船员证便捷化。通过一次性告知、提交和受理,促进海事政务服务进一步高效便民。11月1日起,海员证、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和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可通过“海事一网通办”平台的“船员服务一件事”栏目,合并申请一并办理。
三是推行长三角地区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服务。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试点推行,对因船舶所有权变动、船舶所有人住所变更或船舶航线变更需要申请海船转籍登记和转籍检验的情形,实行“不停航”服务,通过登记与检验“并跑申办”“分离办理”等便民举措,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大幅提升船舶跨区域登记效率,持续优化航运营商环境。根据试点情况我们还将适时向全国及其他海事业务推广延伸。
四是推动船舶审核全国通办当天发证。优化船舶审核发证工作机制,从10月1日起正式实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全国通办,发证时间压缩为1个工作日,这项实事的落地,有效减少了船舶滞港待审时间,提高了船舶周转效率,预计平均每年可为国内船东节省上亿元的成本。
五是实行海事政务办理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减证便民”,深化海事“证照分离”改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申请办理海事政务服务事项时,可以通过提交海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替代部分申请材料或免于原件核验,目前30余项海事业务共计60余项材料适用告知承诺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办实事工作,在现在的工作基础上,持续优化各项便民举措,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谢谢!
南方都市报: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队伍是基层建设的主力军。请介绍一下基层海事管理机构在加强一线监管和服务方面有哪些探索,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我来自天津北疆海事局,辖区位于天津自贸港区,年船舶进出港4万余艘次,集装箱吞吐量近1700万标箱,是天津港践行习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的前沿阵地。我们既是海事管理的“最前线”,也是落实海事队伍“四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我想通过分享几个案例来介绍一下我们在一线监管和服务中的努力和探索。
在依法履职保安全方面,我们始终瞄准辖区安全管理的痛点、难点、薄弱点,创新机制方法严守安全底线。比如,针对当前环渤海内支线集装箱船航程短、周转快等特点,创新实施津冀内贸集装箱船舶联动执法,建立了船舶风险分级管控、联合检查、联合惩戒等机制,实现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津冀海事船舶监管“一体化”的新模式,有效保障了水上交通安全,助力构建环渤海支线集装箱水路运输“安全、绿色通道”,服务国内大循环,仅天津港去年环渤海支线%,突破一百万标箱。
针对北疆辖区集装箱船舶流量大、周转快的特点,我们通过探索运用岸基固定式遥测站和船舶、无人机搭载嗅探设备的方式,构建了“陆海空天”一体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模式,助力绿色港口建设。
在执政为民办实事方面,我们始终聚焦民生关切、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不断优化海事“互联网+政务”的工作机制,丰富“E路领航”政务服务举措,探索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路径,率先开通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窗口,通过“预约办、并联办、一次办”等举措,实现跨部门一站式服务,大幅缩短政务办理时间,年均政务办理10万余件,连续三年零差错、零投诉。此外,在服务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项目上,探索监管与服务相融合,开展“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团队、一项目一措施”点对点、订单式监管服务,有效保障了该工程安全、快速投产运营,兑现了服务零距离的承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海事队伍“四化”建设刚刚启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和实践。作为最基层的海事部门,北疆海事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找准着力点、盯紧突破点、瞄准发力点,全面打通高效监管、优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率先打造海事队伍“四化”建设基层示范基地,以实际行动服务推进海事高质量发展。谢谢!
央广网: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保障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十分重要,请介绍一下海事部门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情况。
水上交通运输承载着我国90%以上外贸货运量和40%以上内贸货运量,在促进贸易复苏、保持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疫情爆发以来,海事部门全面部署做好防疫情、保畅通、保安全各项工作。
一是编印《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指导行业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已更新至第八版,并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向全球共享。二是落实交通运输行业“一断三不断”疫情防控要求,建立重点物资水路运输“绿色通道”,保障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和群众生活稳定。三是紧密围绕海事职责,切实加强与当地海关、边检、卫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四是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手段实现信息互通,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水运口岸外防输入工作。五是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先后6次启动熔断程序,累计暂停39家航运公司及其管理的1069艘船舶在我境内港口更换外籍船员。六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对港口建设费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减免征事项作出部署安排,进一步减轻疫情形势下航运企业的税费负担,助力航运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船员是保障航运稳定运转的关键力量。疫情发生后,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我们十分重视船员权益保障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船员换班、伤病救助等工作,推出了便利船员办理业务的服务举措,努力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对船员带来的不利影响。自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底,在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船员疫苗接种率近九成,全国累计完成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32.5万余人次,救助伤病船员1800余人次。
针对当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势,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对船舶上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各口岸城市要按规定接收并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未转运或实施终末消毒前,不得采取登轮作业的方式装卸货物。”海事部门将密切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好船员的合法权益。
根据疫情以来相关工作情况,我们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意见收集工作,对于做好船舶船员远端防控和境内船员换班,提出优化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疫情防控工作建议。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印发文件,对进一步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协同各方全力做好船员换班和伤病救助工作。谢谢专题新闻!
中国交通报: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商渔共治2021”专项行动,请介绍一下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沿海水域商渔船碰撞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为防范化解商渔船碰撞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8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交通运输部与农业农村部在已有商渔船安全工作会商机制的基础上,联合组织实施了“商渔共治2021”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联合宣教,各级海事、渔业部门以商渔船防碰撞专题培训、渔业船员全覆盖警示教育、商渔船长“面对面”活动、《中国沿海航行船舶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指引》推广为重点开展联合宣教,目的是增进商船船员与渔船船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提高船员安全意识和防碰撞技术能力。二是联合执法,以碍航养殖(捕捞)、不正确显示号灯号型、人证不符、配员不足、导航通信设备不足等为查处重点开展联合执法,全力防范化解商渔船碰撞风险。
在为期4个月的专项行动中,海事部门累计开展商渔船警示教育活动7100余场次,覆盖9.2万人次;播发商渔船防碰撞安全信息近280万条,覆盖船舶224.4万艘次,发放《中国沿海航行船舶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指引》13万余份;累计开展巡航检查3700余次,排查进出港航路、商渔船交汇密集区域2100余次,查处违反定线制、碍航养殖、不正确显示信号灯等违法船舶3200余艘次。
从当前商渔船碰撞事故统计数据来看,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月1日至11月30日,全国共发生一般等级以上商渔船碰撞事故9起,造成死亡失踪21人,较去年同期(2020年22起,77人)分别下降59%、72.7%,未发生重大等级以上商渔船碰撞事故。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梳理典型经验、查找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商渔船防碰撞工作,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谢谢!
红星新闻: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主旨讲话中,习主席提出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海事部门具有很强的涉外性,请介绍一下,我国在海事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各位记者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上周五,也就是12月10日,国际海事组织(IMO)第32届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新一届理事会选举,我国再次顺利当选A类理事国,这也是我国自1989年起,连续第17次连任。一直以来,我们十分重视提升我国在海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我重点介绍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国际合作顶层设计。印发《关于推动海事国际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整个海事系统国际合作设定了战略目标和合作方向,推动我国向IMO提交提案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提交提案550余份,位列IMO所有成员国首位,有效提升了中国海事影响力。
二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外交大局。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与丹麦、新加坡、巴拿马、希腊、意大利、约旦、泰国、卢森堡、蒙古、利比里亚海事主管机关签署了海事领域的合作文件,目前已经与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认可,为包括东盟地区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实施能力建设项目,开展务实互利合作,中国海事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每年举办海事国际合作和履约培训、公派培训和留学等方式,培养海事国际合作人才。海事系统先后共有18人次担任IMO分委会主席、工作组和通信组协调人,4人担任IMO专项工作审核官员,3人成功竞聘IMO秘书处高级技术官,8人代表东京备忘录组织对其他PSC备忘录组织授课等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人才不断涌现。
四是强化“三基”建设,提升履约能力。聚焦基层基础基本功,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国际海事研究平台,激发了海事国际研究活力,今年共向IMO提交了121份提案,为历年最高。同时,扎实做好迎接IMO成员国强制审核各项工作,对照IMO审核所涉及到的900余条政府义务条款逐条梳理和改进完善,不断提升履约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球海事治理体系建设和构建全球交通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海事力量。谢谢!
中国航务周刊: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启动了小型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优化试点工作。请介绍一下目前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
小型船舶,指的是国内航行的小于500 总吨的船舶(不包括渔船)和船长小于12 米的国内海洋和内河渔船。大家都知道,小型船舶在国内航行船舶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且有不少是群众的自用船、生计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以造船大省江苏省为例,截至今年11月底,该省500总吨以下船舶30143艘,占比74.93%;300总吨以下船舶22251艘,占比55.31%。
数量众多的小型船舶在结构型式和应用场景上均与大型船舶存在显著区别,建立一套更加符合小型船舶特点的检验制度,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船舶检验服务,正是船东、船民、船检机构的所需所盼。
今年9月,针对300总吨以下的国内航行船舶和船长小于12米的内河渔船,交通运输部启动了小型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优化试点,坚持“安全是底线”“便民是目标”“诚信是基础”“分类分级是措施”四个原则,从实现船舶检验分类管理,优化小型船舶检验制度,降低群众经济成本,提高现有船舶检验资源利用率,提高船舶检验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在首批10个省份的13家单位中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
为有效推进试点工作,我们推出了船舶质量诚信机制、适检评估制度、批量建造船舶便利发证机制、营运中的船舶免检机制、集中检验机制、加强检验机制、船舶自检和安全承诺声明制度、营运中的船舶检验替代机制和小型船舶检验人员补充机制等9项改革创新举措。
当前,各试点单位相继启动了试点船舶情况摸排及试点船舶清单上报、首艘船或首批船的检验试点等工作。9月10日,江苏省船舶检验机构成功发放了全国首张小型船舶试点检验证书。目前,全国已有约3400艘船舶列入了试点船舶清单,同时还有9家单位申请参加第二批试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优化完善试点制度,并适时扩大覆盖范围和在全国推广。谢谢!博鱼体育app官网下载